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beijinglanxinte
技术支持:售前咨询 售后服务
发布时间:2023-04-29 01:41:08 人气:24 来源:
大家好!今天让小编来大家介绍下关于成功机床(成功机床厂)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第一台数控机床是那年诞生的?
数控机床是由美国发明家约翰·帕森斯于上个世纪1947年提出,于1951年诞生。
1947年,约翰·帕森斯是设在美国密执安州特拉弗斯城的帕森斯工厂的负责人。这家工厂生产直升机旋翼。在当时,数字计算机仍属于一种庞然大物,但会计师使用的穿孔卡式计算机到处可见。
帕森斯遂租用了一台IBM会计计算机来计算某些设计参数,因为直升机旋翼叶片的形状是由复杂方程式来确定的。
为了制造叶片型板,工人们通常在最开始时,先标刻确定型板曲线的17个点,每一次都得很费力地用计算尺进行计算,然后再将这些点连在一起,手工画出型板的轮廓,剪裁出大致的形状,最后再锉成所要求的规格。在这一过程中,即使熟练工人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导致型板损坏,并浪费了很多时间。
但是勇于探索的帕森斯在使用IBM会计计算机的过程中获得了新创意。他要求一名叫弗兰克·斯图兰的员工利用计算机沿轮廓边缘计算了200个点,然后让机工在这200组坐标点中的每一个坐标点处钻孔,随着各个孔接近到足以重叠时,型板的轮廓大体已定,不再需要进行额外的加工切削。
机工需要做的全部工作,就是移动加工平台到所要求的坐标点,钻一个孔,再移动到下一个坐标点,再钻一个孔,然后就不断重复上述动作,直到将所有坐标孔钻完。
该技术仍然靠人力来操作机器,而此时帕森斯又设想到了自动化过程的下一步———通过穿孔卡靠数字下达指令的、由马达驱动的机器。帕森斯将这一设想送交给美国空军。
当时美国空军马上将一个合同交与帕森斯。虽然最终空军将计划的控制权又交给了麻省理工学院,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参加和协助下,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成功。1951年,他们正式制成了第一台电子管数控机床样机,成功地解决了多品种小批量的复杂零件加工的自动化问题。
1774年,英国人威尔金森(全名约翰·威尔金森)发明了较精密的炮筒镗床。次年,他用这台炮筒镗床镗出的汽缸,满足了瓦特蒸汽机的要求。为了镗制更大的汽缸,他又于1775年制造了一台水轮驱动的汽缸镗床,促进了蒸汽机的发展。从此,机床开始用蒸汽机通过曲轴驱动。
1797年,英国人莫兹利创制成的车床由丝杠传动刀架,能实现机动进给和车削螺纹,这是机床结构的一次重大变革。莫兹利也因此被称为“英国机床工业之父”。
19世纪,由于纺织、动力、交通运输机械和军火生产的推动,各种类型的机床相继出现。
1817年,英国人罗伯茨创制龙门刨床;1818年美国人惠特尼(全名伊莱·惠特尼)制成卧式铣床;1876年,美国制成万能外圆磨床;1835和1897年又先后发明滚齿机和插齿机。
二十世纪初,为了加工精度更高的工件、夹具和螺纹加工工具,相继创制出坐标镗床和螺纹磨床。同时为了适应汽车和轴承等工业大量生产的需要,又研制出各种自动机床、仿形机床、组合机床和自动生产线。
美国人诺顿于1900年用金刚砂和刚玉石制成直径大而宽的砂轮,以及刚度大而牢固的重型磨床。磨床的发展,使机械制造技术进入了精密化的新阶段。
1920年进入半自动化时期。在1920年以后的30年中,机械制造技术进入了半自动化时期,液压和电气元件在机床和其他机械上逐渐得到了应用。1938年,液压系统和电磁控制不但促进了新型铣床的发明,而且在龙门刨床等机床上也推广使用。
1950年进入自动化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数控和群控机床和自动线的出现,机床的发展开始进入了自动化时期。数控机床是在电子计算机发明之后,运用数字控制原理,将加工程序、要求和更换刀具的操作数码和文字码作为信息进行存贮,并按其发出的指令控制机床,按既定的要求进行加工的新式机床。
世界第一台数控机床(铣床)诞生(1951年)。数控机床的方案,是美国的帕森斯(全名约翰·帕森斯)在研制检查飞机螺旋桨叶剖面轮廓的板叶加工机时向美国空军提出的。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参加和协助下,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成功。
1951年,他们正式制成了第一台电子管数控机床样机。1958年,美国研制成能自动更换刀具,以进行多工序加工的加工中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约翰·帕森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机床
国产有哪些品牌机床?国产有五轴联动的加工中心吗?
大连、沈阳、齐齐哈尔、济南、云南、上海、北京等机床厂均有名牌机床。国产有五轴联动的加工中心。近年来,国产中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数控机床产量每年递增40%左右,2006年数控金切机床产量达到8.5万多台,国产立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齿轮机床、数控磨床、数控大重型机床获得了使用单位的广泛认可,认知度迅速提高。 在国外数控技术向高速、精密、多轴、复合发展的总趋势下,我国数控机床的高速加工技术、精密加工技术、五轴联动及复合加工技术取得了突破,打破了国外垄断和封锁,自主创新开发了一大批新产品,进入国民经济重要领域。 高速加工技术进入高端国产高速加工中心自主开发的新产品取得了突破。如大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沈阳机床集团公司的高速加工中心组成的生产线在国际招标中中标,进入国产汽车发动机缸体及缸盖生产现场。宁江机床公司五轴高速卧式加工中心主轴转速达4万转/秒,快速进给60米/秒,进入了航空制造业。沈阳机床集团公司、济南二机床集团公司的高架式和龙门移动式高速数控铣床进入了航空航天制造业。 五轴加工机床国产量加大五轴加工技术和机床长期受制于国外。近年来,我国五轴加工机床和技术突破了国外的封锁,取得了快速发展。五轴五联动加工机床国内生产厂家已增至20家。国产五轴叶片加工机床目前已能批量生产,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五轴叶片加工中心已有十多台在东方汽轮机厂使用,替代了进口产品。首台为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的产品已通过使用方认可和验收。桂林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十余台五轴加工铣床进入航空制造业。大连、沈阳、济二等机床厂的五轴五联动加工机床也进入了航空航天制造业和通用机械制造业。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最近自主研发的主轴A、B轴摆动的五轴立式加工中心和龙门加工中心,打破国外长期技术封锁,首台即得到了飞机制造业的青睐。华中数控等公司已能生产和提供五轴联动数控系统和加工软件。 复合加工技术渐成气候复合加工技术是国外最热门的技术。我国复合加工机床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发展到自主开发,已有多家企业能提供五轴车铣中心。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已能成系列生产各种规格的五轴车铣中心,已有多台车铣中心产品出口到德国、美国等。沈阳机床最大规格五轴车铣中心特别适合于大型柴油机曲轴等复杂零件的加工。大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的五轴车铣加工中心已被大连一家合资公司采购。 精密加工技术开始应用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磨床、北京机床所精密机电公司能提供自行开发的超精车床和超精曲面加工机床。杭州机床集团成功开发的叶片根部成型平面磨床已用于飞机发动机制造企业。 大重型数控技术性价比突出近几年,国产大重型数控机床已广泛应用于发电设备制造业、冶金矿山制造业、船舶制造业。国产数控重型卧式车床、数控重型立式车床、立式车铣中心、数控落地镗铣床、大重型数控龙门铣床已得到重型机器制造业的认可,与国外同类机床相比,具有较强的性价比优势。求中国能生产“高档”数控机床的厂家,要排名最靠前的几个。
1.沈阳机床厂请问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数控铣床是哪一年哪个国家和哪个学院?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1952年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数控铣床。第一台数控机床是在哪一年研制出的呢?
1948年,美国帕森斯公司接受美国空军委托,研制飞机螺旋桨叶片轮廓样板的加工设备。由于样板形状复杂多样,精度要求高,一般加工设备难以适应,于是提出计算机控制机床的设想。1949年,该公司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伺服机构研究室的协助下,开始数控机床研究,并于1952年试制成功第一台由大型立式仿形铣床改装而成的三坐标数控铣床,不久即开始正式生产,于1957年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制造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标志着制造领域中数控加工时代的开始。数控加工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这一发明对于制造行业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世界上主要工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数控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当时的数控装置采用电子管元件,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只在航空工业等少数有特殊需要的部门用来加工复杂型面零件;1959年,制成了晶体管元件和印刷电路板,使数控装置进入了第二代,体积缩小,成本有所下降;1960年以后,较为简单和经济的点位控制数控钻床,和直线控制数控铣床得到较快发展,使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业各部门逐步获得推广。我国于1958年开始研制数控机床,成功试制出配有电子管数控系统的数控机床,1965年开始批量生产配有晶体管数控系统的三坐标数控铣床。 1965年,出现了第三代的集成电路数控装置,不仅体积小,功率消耗少,且可靠性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促进了数控机床品种和产量的发展。60年代末,先后出现了由一台计算机直接控制多台机床的直接数控系统(简称DNC),又称群控系统;采用小型计算机控制的计算机数控系统(简称CNC),使数控装置进入了以小型计算机化为特征的第四代。 1974年,研制成功使用微处理器和半导体存贮器的微型计算机数控装置(简称MNC),这是第五代数控系统。第五代与第三代相比,数控装置的功能扩大了一倍,而体积则缩小为原来的1/20,价格降低了3/4,可靠性也得到极大的提高。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成功机床(成功机床厂)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成功机床(成功机床厂)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